当前位置: 首页> 基层健康> 正文

血糖测量常见误区有哪些

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jicengjiankang)基层头条报道

在血糖测量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控制。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总结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以是否吃早餐来界定空腹血糖

2血糖测量常见误区有哪些

错误认识: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认为,只要没有吃早餐,测得的血糖就是空腹血糖。

正确做法:严格来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与次日8:00之前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后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误区二:感觉不舒服才监测血糖

错误认识: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等到感觉不舒服时才监测血糖。

正确做法: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很多,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及服药等。监测血糖应该规律监测,并进行记录,以便复诊时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误区三:感觉良好,医生不必找

错误认识: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认为,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一切正常,不需要监测血糖或就医。

正确做法:感觉良好不代表血糖控制良好。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一切正常,就不监测血糖,不就医;自我感觉良好时,可能血糖确实控制在正常水平,但也可能不正常,只是没有出现症状而已。

误区四:只监测血糖,不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错误认识: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只关注监测血糖,而忽视了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正确做法: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内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干扰。因此,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误区五:只监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

错误认识: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只监测空腹血糖,而忽视了监测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正确做法: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近年来的科研证实:餐后血糖的意义甚至比空腹血糖更大。餐后高血糖会带来很大危害,如: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增加肿瘤风险。因此,要想控制好血糖,既要监测餐前血糖,也要监测餐后血糖。

误区六:没有计划的检测血糖或想起来才检测

错误认识: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没有计划地检测血糖,想起来才检测。

正确做法:没有计划的检测血糖或想起来才检测血糖,起不到监测的作用,更不能反应治疗方案是否合理或血糖是否达标。

误区七:饭后立即测血糖

错误认识:有些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在用餐后第一时间拿起血糖仪器进行血糖监测。

正确做法:在饭后,血糖水平通常会上升,尤其是摄入高GI值食物后,血糖上升得更快。这时候测量的结果可能会让人担忧,但其实并不准确。正确的做法是,在用餐后等待一段时间再测量血糖。通常,建议在进餐后1-2小时进行测量,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餐后血糖的水平。

误区八:不控制好采血部位

错误认识: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在不同的部位采血,这可能会导致结果的波动。

正确做法:最好在同一个部位连续采血,比如选择指尖或者手掌的特定区域。这样可以避免不同部位之间血糖浓度的差异,得到更准确的血糖值。

误区九:忽视控制餐前血糖

错误认识:有的糖尿病患者或高风险人群会更加关注餐后血糖的情况,但忽视了餐前血糖的重要性。

正确做法:餐前血糖水平也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如果餐前血糖偏高,可能意味着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在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中,应注意控制餐前血糖,合理搭配食物和药物,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误区十:测量血糖前少吃

错误认识: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

正确做法:检查前一天特意少吃虽然可以让血糖的值低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反映血糖的真实情况。

以上这些误区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测量时应避免这些误区,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www.mdm.org.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基层健康 名医名家 综合资讯 医药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