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mdm.org.cn)基层头条报道
在面对保健品诈骗广告时,我们需要学会辨别其真实性,避免财产损失。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整理的一些识别保健品诈骗广告的方法:
虚假广告罪中的“虚假”,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性能、功能、效益的虚假,而不针对被害人。例如,在湖南省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中,嫌疑人针对被害人而实施了虚构被害人有疾病的事实,从而致使被害人购买公司产品。。
保健品广告中应当显著标明“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保健食品标志和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如果广告中没有这些必要的标识,那么这个保健品可能是虚假宣传的。
虚假广告常用字眼包括“根治”“疗效最佳”“包治百病”“补脑降糖”等。此外,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以及与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作比较的产品,就更不能相信了。
虚假广告宣传常用语包括“60天远离高血压”“1个疗程,头不晕了”“3个疗程,不但血压平稳,多年的高血脂、脂肪肝也好了”等。这些夸张的宣传往往是诈骗广告的特征。
很多保健食品在宣传过程中,冒充药品欺诈消费者。因此,看到广告上的商品,可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查询。如果连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批号都没有,基本可以认定为假冒伪劣产品。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讲授“养生”知识,顺便兜售保健食品。因此,在遇到自称专家的保健品时,需要核实其真实身份。
《广告法》明确保健食品不宜进行的广告宣传内容包括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了解这些法律规定有助于判断广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如果保健品企业的经营行为存在夸大宣传、虚构权威等现象,那么这个保健品可能就是虚假宣传的。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更加谨慎地对待保健品广告,避免陷入诈骗陷阱。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相关部门的监管行动,及时获取最新的诈骗手段和识别方法。
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www.mdm.org.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基层健康服务 于 2024-05-28 03:02:03发表在中国基层健康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亦不作为健康指南或者学术参考。
中国基层健康网文章链接: http://www.mdm.org.cn/jiankang/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