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mdm.org.cn)基层头条报道
传承岐黄仁术 践行大医精诚
中医名家——邹世发
中医药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发扬光大。在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办事浏河村,人们交口称赞当地一位老中医邹世发的精湛医德医术,吸引很多远近患者纷至沓来,求医问药,都能得到他妙手回春的显著成效,使众多患者尽快恢复了健康。
邹世发于1953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办事处浏河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学未毕业便辍学帮助家中操持劳作,也自幼培养了他勤劳朴实和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
1965年他父亲患肝腹水病,当时家庭非常困难,没有能力送去医院治疗,只好请来当地中医给父亲看病,医生嘱咐他挖几味草药便可治好,于是按照药方治疗,果然他父亲的病治好了。谁知3年后,他父亲又患气管炎病,这一病就是15年,让本来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难以承受,邹世发因此萌发了学医治病的坚定决心。
1968年他15岁时,随当地杨世合老中医学挖中草药治风湿病等,尔后他也陆续拜访当地各著名老中医,向他们虚心请教学习,从此走上中医道路。因为本地处于丘陵山区,中草药资源丰富,随处采集制作后,可以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他刚开始学中医时,在家里用中草药帮母亲治好了风湿脚病,并且没有复发;还有他外祖母及姑妈,当时都患有腿关节炎病,他也用中草药均帮她们治愈。数十年来,邹世发通过他不断钻研与临床应用,使之医术日益精湛,治好很多疑难病症。
1990年,浏阳城区有个患者张福安,患有非常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无力行走已有几年未出家门,平常依靠拐杖勉强移动,且双脚不能弯曲,十分痛苦,经过邹世发的多次上门医治,治疗效果很好,能够丟掉拐杖,恢复正常行走,也能出外走亲访友。邹世发为张福安治愈后,因见到其家况不好,出于同情仅收他200元中草药成本费。
2010年的一天,邹世发在浏阳市某大医院后门口摆中草药摊销售,只见一对农村夫妻从医院后门抱来一个2岁小男孩,焦急万分地请他帮忙救他们的小孩,他了解情况后,知道小孩脑积水,并发高烧不止,已住院治疗花费1万6千多元,而这些钱都是由他们当地好心人大家捐赠的,但还须缴费动手术,因为没钱只能出院,所以他们向他求助。邹世发见此情景当即开了一张药方,只收他们10元诊疗费,要他们到药店买3副中草药,告诉他们回家用中草药给小孩洗几次澡,还亲自去他们家为小孩做了几次拔罐火疗,使得病情逐渐好转,身体完全恢复正常。2022年他到他们家回访,看见该男孩现在当地中学读初中,已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
2024年10月,浏阳有个64岁患者胡芳明,因患糖尿病20多年久治不愈,引起糖尿病足并发症,导致左腿脚趾溃烂穿孔,入浏阳市某医院糖尿病科住院治疗,血糖虽已基本稳定,但左腿脚趾溃烂仍没有好转,经医生会诊须转去本院外科进行脚趾截肢手术,鉴此状况为实施保守治疗,遂办理出院手续。随后由其兄长介绍,于当日送至邹世发诊所,邹世发察看了患者脚趾溃烂部位,认为可以用中草药外敷与煎服相结合方法治好。经过邹世发的精心治疗,一个月后患者脚趾溃烂愈合,逐渐完好如初,令人赞叹不已。
邹世发虽非中医传承世家,也不是中医专业科班出身,然他学医治病以来,一直秉持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职业道德精神,精研中医技术,关爱病人疾苦,每当遇到贫困患者,他也尽量少收费或不收费,以便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此,邹世发医德医术的感人事迹很多,可谓数不胜数,从而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以及上级有关部门表彰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堪称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2024年4月,他应邀参加“全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会”;2024年5月,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中医传承人”勋章;2024年6月,当选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民间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2024年9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楷模”称号;2024年9月,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宝级中医”勋章;2024年10月,获中央组织部“中国新时代国医名师”称号;2024年10月,获北京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孙思邈学术思想传承人”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走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邹世发将会一如既往,精诚行医,并拟成立“国宝级中医邹世发民间中草药疗法研究所”与“邹世发中医药文化养生传习所”,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再接再厉,多作贡献。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www.mdm.org.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 于 2025-04-10 15:54:08发表在中国基层健康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亦不作为健康指南或者学术参考。【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国基层健康网文章链接: /jiankang/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