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基层健康网> 基层健康> 正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

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mdm.org.cn)基层头条报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免疫调节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将详细介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与特性

骨髓是 BMSCs 的主要来源,通过特定的分离方法可以从骨髓中获取到这些干细胞。BMSCs 具有以下特性:

1. 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等多种组织细胞。

2. 自我更新能力: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并保持其干细胞特性。

3. 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促进的双重功能。

4. 易于获取:相比其他来源的干细胞,骨髓较为容易获取,且对供体的损伤较小。

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

1. 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样本:通常从髂后上棘或胫骨结节等部位进行骨髓穿刺,获取含有骨髓细胞的样本。

2. 分离与纯化:将获取的骨髓样本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或贴壁培养等方法,分离出 BMSCs。密度梯度离心利用不同细胞密度的差异,将 BMSCs 与其他细胞分离开来;贴壁培养则是将骨髓细胞接种到培养瓶中,让 BMSCs 贴附于瓶底,而其他细胞则漂浮在培养液中,从而实现分离。

3. 培养条件:BMSCs 培养通常在含 10% - 20%胎牛血清、1% - 2%青霉素 - 链霉素的低糖 DMEM 或 MEM 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温度为 37℃,5% CO₂ 孵箱培养。定期更换培养液,以维持细胞的生长和活性。

4. 传代培养:当 BMSCs 达到一定的密度时,需要进行传代培养。传代时,用胰酶消化细胞,将其分成若干份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传代次数一般不宜过多,以避免细胞老化和分化。

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 骨组织工程:BMSCs 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用于修复骨缺损。将 BMSCs 与生物材料如羟基磷灰石、胶原等复合,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植入骨缺损部位,能够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 软骨组织工程:BMSCs 也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用于治疗软骨损伤。通过体外培养扩增 BMSCs,将其接种到软骨支架上,形成软骨组织,再植入受损部位,有望恢复软骨的功能。

3. 肌肉组织工程:利用 BMSCs 可以分化为肌肉细胞的特性,构建肌肉组织工程产品,用于治疗肌肉损伤或肌肉疾病。

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1. 心肌梗死治疗:将 BMSCs 经静脉注射或局部移植到心肌梗死部位,BMSCs 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改善心肌功能,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

2. 神经损伤修复:BMSCs 具有一定的神经分化能力,可用于治疗神经损伤。通过移植 BMSCs 到受损的神经组织中,有望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3. 肝损伤修复:BMSCs 可以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参与肝脏的修复和再生过程。在肝损伤模型中,移植 BMSCs 能够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纤维化的发生。

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

1.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BMSCs 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2. 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BMSCs 可以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其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免疫调节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 BMSCs 将在更多的疾病治疗和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解决诸如细胞质量控制、安全性等问题,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www.mdm.org.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基层健康 名医名家 综合资讯 医药快讯 医药健康网